2022-08-28 09:14:51 玉溪华图考试网 http://yuxi.huatu.com/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详情
扫码领取-全项目备考资料
关于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属于教育学课程部分。这部分知识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但是从历年情况来看,这部分只要加以注意很容易得分,所以需要考生们注意。教师考试过程中,题目难度不大,多以识记性的客观题为主。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梳理这部分的重点知识。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其中分为:
1.按课程资源的空间来源区分:
(1)校内课程资源:
如,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且他本身还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2)校外课程资源
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
2.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
(1)素材性资源
特点:直接作用于课程并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例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2)条件性资源
特点: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水平。
例子: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环境等因素。
3.根据存在方式:
(1)显性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
如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和社会中的事物、活动等。
(2)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
如学校的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教师或学生的经验、感受、困惑、意见等。
4.根据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区别:
(1)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
如教育机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广播电视、网络等;
(2)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如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规范、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社会风气等。
5.根据课程资源的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
(1)实物资源:一类是自然物质,如动植物、矿石等;一类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 创造出来的物质,如建筑、机械、服饰等;一类是为教育教学活动专门制作的物品,如笔墨纸砚、模型、标本、挂图、仪器等。
(2)活动资源:教师的言语活动和体态语言、班级集体和学生社团的活动、各种集会和文艺演出、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等等。
(3)文字资源: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以教材为主的印刷品记录着人们的思想。
(4)信息化啊资源: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特点,对于延伸感官、扩大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6.按课程资源的形成过程:
(1)可预设的课程资源,是可以明确规划和控制的课程资源,如教材。
(2)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是动态生成的资源,如师生交往、对话过程中所生成的可分享的经验、感受、情感、见解、智慧、问题、困惑、矛盾、冲突等。
以上的知识点,你是否都掌握了呢?接下来是几道常见的习题:
1.【单选题】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 )。
A.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B.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C.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D.可预设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课程资源
1.【答案】B。解析: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单选题】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的资源是( )。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案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资源中教师的地位。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且他本身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故本题答案选A。
3.下列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
A.教科书 B.互联网 C.实验室 D.师生关系
3.【答案】D。解析: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等。隐性课程资源指以潜在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风气、社会风气、师生关系、家庭氛围等。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
综上,是关于课程资源比较高频知识和试题练习,希望大家“更上一城楼”。
上一篇:云南教师招聘之孔子的教育思想
下一篇:云南教师招聘之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