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8 09:12:46 玉溪华图考试网 http://yuxi.huatu.com/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详情
扫码领取-全项目备考资料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学部分对孔子的思想考查频率很高,主要通过孔子的言论来反映孔子的教育思想。接下来我们梳理了孔子与教育相关的言论,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1.教育的作用:
(1)教育的社会功能:“庶”“富”“教”的思想
《论语》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意思是,孔子到卫国,其弟子冉有驾车,孔子沿途看到卫国市面的繁华就说:“好多的人啊!”冉有问:“人多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
(2)教育的个体功能:“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意思是: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但他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论语·季氏》)
意思是,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再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他的本意可能是鼓励人们奋发学习,不要做“困而不学”的下民,但又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上者,甚至武断地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从而又使他的思想陷于自相矛盾之中。
(3)教育对政治有很大作用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意思是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
2.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意思是: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虽然他的弟子中既有鲁国当政的贵族子弟孟懿子,也有被称为“贱人”的仲弓父;既有家累千金的子贡,也有捉襟见肘的原宪和簞(dan)食瓢饮的颜回,还有穷困到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等,但我们还不能认为他的“有教无类”就是在主张“人人平等地受教育”,更不能算是现代社会意义上的“普及教育”的思想。
3.教育的目的
“学而优则仕”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意思是:“做官仍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如果仍有余力就去做官。”
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而“士”的标准就是“君子”或“君子儒”。“君子”原是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专称,即奴隶主贵族老爷的意思。孔子把它发展成为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的理想人格,即把“君子”当作教育的培养目标。他明确提出作为一个“君子”,一要能“修养自己,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二要有“使亲族和朋友以及老百姓都得到安乐”的治国安民之术。
4.教育内容
(1)“文行忠信”——历史文献、行为规范、待人忠诚、信实
《论语·述而》中说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还说:“弟子人则孝,出则悌(ti),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意思是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2)孔子的具体教育内容就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但孔子的教育内容因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也有严重的不足,一是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授,二是鄙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如《论语·子路》中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日:‘小人哉,樊须也!”
5.教学原则与方法
(1)因材施教
①《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日:“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日:&l
上一篇:云南教师招聘之孔子和苏格拉底
下一篇:云南教师招聘之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