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8 09:12:00 玉溪华图考试网 http://yuxi.huatu.com/ 文章来源:教师招聘网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详情
扫码领取-全项目备考资料
在教育学中,孔子和苏格拉底比较重要的人物,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带领大家对此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孔子,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被后世尊奉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代表著作:《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的书籍。
基本思想包括:
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渗透着教育平等
二、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其基本意思为: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当官。
三、教育过程:学、思、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力行而近乎仁
四、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五、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朱熹总结孔子“夫子施教各因其材”;启发诱导方面:世界启发第一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六、教育作用:社会功能(庶、富、教);个体功能(性相近,习相远)孔子是我国最早论述教育和经济关系的教育家。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誉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基本思想包括:
一、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二、教育任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即教人“怎样做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三、教育方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西方启发的第一人
第一步是讥讽,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第二步是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第三步是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第四步是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结合常见的考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例如:
1.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通过对话,请问来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这种方法被称为( )。
A.对话法 B.产婆术 C.辩论术 D.智者法
1.【答案】B。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分为四步:第一步是讥讽,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第二步是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第三步是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第四步是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孔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此外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等。题干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孔子学思结合的思想体现。
下一篇:云南教师招聘之孔子的教育思想